2023-11-13创始人
近期,生态环境部收到网友提问:请问甲烷排放从哪里来?为什么ag要开展甲烷排放控制?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相关负责人就该提问进行回答:
感谢这位网友的提问。
目前全球甲烷排放中60%来自于人为源,40%来自于自然源。其中人为甲烷排放主要来源于煤炭开采、矿后活动和废弃矿井,石油天然气系统生产、运输、储存和终端利用的全过程,农业领域水稻种植,动物肠道发酵和粪便管理等活动,垃圾填埋场的填埋气及废水处理等过程。自然源主要是自然界中的有机物处于厌氧环境中而自然产生,例如沼泽或湿地中。在未来全球变暖的情况下,永久冻土、沿海湿地和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解冻可能会增加甲烷排放量。
开展甲烷排放控制是实现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环境效益多赢的举措。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AR6)指出,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后二十年尺度内增温效应是二氧化碳的81.2倍,百年尺度内是二氧化碳的27.9倍,不控制甲烷排放将无法实现《巴黎协定》提出的温升控制目标。同时,控排甲烷还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与二氧化碳不同,甲烷是优质气体燃料,被回收后可以作为清洁能源利用,甲烷也是许多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甲烷还和VOCs、垃圾填埋场恶臭等污染物具有同源性,因此控制甲烷排放还能带来协同控制污染物的环境效益。
8月16日下午,由深圳市智能传感行业协会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主办的“走进深交所”智能传感器企业上市赋能专题活动在深交所举行,十多家传感器专精特新及小巨人企业代表参会。
生态环境部于2023年2月9日正式发布《固定污染源废气 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规范》(标准号:HJ 1286—2023),该标准规定了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和相关废气参数连续监测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环境治理,监测先行”,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顶梁柱”和“生命线”。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文明办、省发改委等17部门日前印发了《浙江省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23-2025年)》。
01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赴青海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9月18日,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赴青海省西宁市、海东市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02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赴甘肃调研黄河流域生态
温室气体的高精度监测是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要工具,而要保障监测数据的精确度与可比性,就依赖于完善的标准计量体系。生态环境部印发的《碳监测评估试点方案》明确要求“构建量值准确、统一的环境温室气体监
—— Contact number